当前位置: 首页> 人大新闻 > 人大要闻

2024年以来,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为大可感可及,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圆梦群众微心愿主题活动,以数字化运用为支撑,以精细化服务为导向,通过解决群众身边针头线脑的关键小事,探索出一条微心愿全周期管理新路径。人大代表圆梦群众微心愿主题活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,逐渐形成具有彭水辨识度的基层民主实践样本

一、架设心愿直通车,构建民意收集立体网络。一是全域覆盖建阵地。在全县39个乡镇(街道)、296个村(社区)设立微心愿服务点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,设置心愿墙40余个,张贴微心愿码”600余张。重点针对一老一小,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敲门行动,通过入户走访、田间唠嗑等方式,累计收集群众微心愿4600余条。二是分层分类建台账。开发心愿数据库,按照紧急程度、涉及范围、实现难度三个维度,将心愿划分为即时办”“限时办”“协同办三类。对群众提交的微心愿实行三审三核机制: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初审剔除无效信息,乡镇(街道)人大复审明确责任主体,村(社区)终审确定办理路径。系统自动生成心愿清单,动态更新办理进度,确保每条心愿有编号、有追踪、有结果、有回音三是精准识别防错位。严格微心愿征集、认领、办理、圆梦程序,秉持群众有心愿、代表能实现实事求是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、注重实效的原则,乡镇(街道)人大工作人员通过微心愿系统甄别功能,对超出微心愿范畴的事项,按照诉求类、政策类、民生实事类、建议类和其他类等五类,一键转办乡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。如:绍庆街道河堡社区居民反映的在学府路一带修建公厕需求,经研判属建议类别,实现微心愿大工程的分流处理

二、打造云端管家,实现全流程智慧管理。一是一码通办提效能。推广微心愿码数字化平台,群众扫码即可提交文字、图片等多种形式诉求。系统设置智能预审功能,过滤重复提交、表述不清信息以及敏感词汇。探索推行日响应工作机制,督促基层管理员每日查看后台数据,力争当日心愿当日分派。二是闭环管理强监督。构建征集派单办理反馈评价全链条线上流程,群众通过手机端扫微心愿码、人大代表认领心愿后,系统自动发送办理指引和短信信息,办理过程中上传现场照片、办理记录等,办结后由群众在线评分,群众不满意的退回重办,形成指尖提交云端响应线下落实的闭环链条。自20251月,微心愿码数字化平台建成运行后,平台累计交办办结微心愿”50余件,群众积极回应,给予五星好评。三是数据赋能助决策。通过平台热力地图功能,实时显示心愿分布密度、高频关键词和办理难点区域。县人大常委会适时研究,将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转化为监督议题。如:数据分析发现公路维修整改等需求激增后,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,将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,并转办涉及交通领域代表建议37

三、创新协同共治,激活多元参与新格局。一是代表领办+人大督办。重点聚焦一老一小,将全县2440名县、乡镇人大代表按职业特长和专业技能实行对口认领。如:教育系统代表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;卫生系统代表深入村组社区开展两癌筛查、义诊服务;民政系统代表为高龄老人更换不锈钢拐杖,为残疾人送去爱心轮椅;一些专业特长代表为群众维修水管、电视机等。县、乡镇(街道)人大完善台账,强化跟踪督促,推动解决群众小而急需求。二是党群联动+社会参与。构建党组织引领、人大代表牵头、志愿者助力协同模式,彰显活动实效。善感乡人大实行心愿帮帮团,吸纳社区党员、产业带头人、热心村民等力量,完成医药物资配备、生猪养殖技术指导、学习用具发放等家门口微心愿86个,实现率达97.7%。芦塘乡人大开展企业联村·圆梦同行活动,3家企业结对3个行政村,帮助实现农产品代销、就业帮扶等发展类微心愿”16个,带动农户增收。桐楼乡人大协调县摄影家协会5名摄影师,圆梦细沙村100余户村民在春节拍摄全家福照片的微心愿三是双向参与+成果转化。实行代表述职+群众打分双评价机制,持续深化两联一述工作,将圆梦群众微心愿履职成效纳入代表述职内容。利用代表家站、院坝会、入户走访等,开展满意度测评,让微心愿办理结果更具实效。如:三义乡人大组织群众对代表履职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,将微心愿办理数量、难度系数、创新指数转化为积分,评选履职突出优秀代表25建立微心愿民生实事转化机制,将群众高频需求进行研判,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。如:针对平安镇平安社区居民集中反映维修公路沿线40盏路灯需求,经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票决,推动维修太阳能路灯16盏,电能路灯24盏,切实改善老百姓出行。

四、健全长效引擎,夯实民主实践制度根基。一是三级联动强责任。出台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圆梦群众微心愿活动相关文件,明确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统筹协调、乡镇(街道)组织实施、村(社区)具体落实三级工作机制。将圆梦群众微心愿纳入乡镇(街道)人大工作评价,召开乡镇(街道)人大主席(主任)座谈会,总结工作成绩,推广先进经验。二是培训赋能增本领。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履职培训和微心愿码数字化应用工作专题培训,编发《微心愿码用户操作手册》,制定人大代表圆梦群众微心愿流程图,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适应能力、认知能力、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三是制度创新固成效。建立办结及时评价、办后适时复盘机制,设置响应速度、解决程度、情感温度指标,不断催生了办好一件、温暖一片涟漪效应。人大代表为桑柘镇青蒲社区12组居民张永春帮办孩子医保卡;为龙溪镇灯光村8组村民张继琼落实户口问题;为石柳乡石柳村198岁老人更换存折账号等微心愿落地办成,不少群众感慨:以前有困难找警察,现在有困难还可以找人大代表”“扫个码就能找到代表,这样的民主看得见、摸得着!

从留守儿童的一个文具盒到高龄老人的一次上门理发,从残疾家庭的一处轮椅坡道到高山农户的一次代销助农等,人大代表用微心愿搭建起党群连心桥,让民主可触摸、治理有温度。这些看似琐碎的小确幸,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注脚,更是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。下一步,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耕微心愿品牌,让更多小期盼照亮大民生,为新时代基层民主实践书写更温暖的篇章。

 

县人大常委会研究中心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