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重要发布

本报讯 (记者  谢云芳) 近年来,彭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协同推进农业质量提高、农村生态宜居、农民增收致富,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彭水把企业作为培植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,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双倍增行动,依托县域龙头企业构建体系化、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,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机制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、转型升级。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孵化平台,成功推动成立了薯业研发中心、彭水苗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,专注于红薯产业深度开发和苗医药文化的挖掘保护,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引导欣宸中药材等多家农业企业实施智能化种植养殖改造,实现了生产流程实时监控、科学种植、精准饲喂和及时防控;支持紫苏特色产业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开发,成功研发出紫苏茶、酱菜等10余个深加工产品,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,提升了产业竞争力。

以技术攻关应用为引擎,彭水强化自主创新和基础应用研究,以市县级科研项目为载体,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,引荐市质量标准研究院专家为红薯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供商标、专利及标准制定指导服务,已协助黔中道紫苏专业合作社、重庆拾叶草公司等企业挖掘申报地方标准及专利10余项。同时,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,鼓励金融机构为百业兴森林食品等3家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,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。

突出人才引育、资源互补,彭水深化与西南大学、市畜科院等9所高校院所的人才引育合作,并柔性引进市级科技特派员,策划储备产学研合作项目。创新推行“1+1+N”1名市级专家对接1名县级骨干服务N家企业)的帮带模式,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基层服务行动,推动李永均等一批田秀才”“土专家成长升级。加强区域科技协同,利用永川文理学院、市茶研所等外部资源优势,为本县水产、茶叶产业提供强链补链服务,以鲁渝科技协作为契机,建立聊城-彭水科技工作联络站,促进了两地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共享,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
接下来,彭水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不断优化创新生态,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、更可持续的科技动力。